为进一步落实二十大精神,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助力陕北乡村产业发展。2023年7月7日,西安工业大学“农·流量助推陕北乡村产业实践队在高有宏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陕北民歌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图为实践队参观民歌博物馆民俗器物 图/马成明
7月7日,实践队来到位于榆林市榆阳区的陕北民歌博物馆。陕北民歌博物馆是中共榆阳区委、区政府为加快”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提升榆阳文化品牌影响力,展现榆阳文化自信的重大工程。馆中6个展区全面展现了陕北民歌的发展脉络,展示了陕北民歌的艺术性、思想性。
图为实践队参观民歌博物馆民俗乐队的乐器 图/赵子超
走进陕北民歌博物馆,实践队就被陕北民歌独特的气质所吸引。伴随着一段慷慨激昂的陕北民歌,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陕北农民站在黄土高坡上引吭高歌,曲调在群山沟壑间回荡的场景。歌声里带着浓厚的黄土气息,渲染着苍凉悲壮的氛围,展现着大气乐观的性格。
进入第二篇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紫铜为原材料,纯手工锻造而成的鲁艺学员排练合唱的大型浮雕墙,形象生动、主题鲜明。在构思巧妙的陕北民居插花墙上抒写《刘志丹》、《东征》、《抗日将军出征歌》等陕北民歌歌唱陕北红军的革命史实。陕北民歌《东方红》中这样唱到“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唱出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永续奋斗的信念和决心。陕北民歌就像震天的号角,唱响了陕北大地,鼓舞着人们勇往直前,不断投入到争取解放的战斗中去。陕北民歌,不仅从“纵”的方面系统地歌唱记叙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全部历史,而且从“横”的方面铺展开来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自然风物等方方面面的详尽情况,陕北民歌对社会生活的描述,既有“纵”的深度,又有“横”的广度,“纵”“横”交错,描绘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
图为民歌博物馆蜡像乐队 图/刘孟琦
来到第三篇章,错落有致的展墙造型、栩栩如生的木刻艺术,全面展示吕骥、冼星海、何其芳、张松如、李焕之、贺敬之、李季等艺术家采风、收集、研究、创作的陕北民歌艺术成果以及王昆等歌唱家的艺术人生,全面表现鲁艺师生对陕北民歌摆脱酸曲小调的窠臼,走向民主革命、思想解放运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进入大型360度现代化5D空中影院,畅游《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感受九曲黄河风情、聆听黄土沟壑悠远古道中《赶牲灵》的清脆铜铃、感怀《三十里铺》硷畔上一步一回头的离别之情、品味榆林小曲中丝弦相扣的袅袅余音。随着镜头的推动,陕北民歌伴随着陕北大地独特的地理风貌视听结合,使实践队身临其境感受陕北民歌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用心灵触碰华夏艺术文化长河中极具生命力的篇章。
图为实践队民歌博物馆合影留念 图/曾伟
考察结束后,实践队认为:首先,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生活的镜子,是陕北人民的喉舌。其次,陕北民是震天的号角,鼓舞着人们勇往直前,不断投入到争取解放的战斗中去。最后,汲取陕北民歌独特的艺术魅力,以陕北民歌演出服饰,演出形式,历史背景等为素材为陕北民歌博物馆打造专属ip形象。以此宣传陕北民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祖国的精粹和劳动人民伟大的精神生生不息。(通讯员 卢岩岩 罗旺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