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春风吹响了研考复试的号角,辛勤耕耘一年的考生即将叩响研考路上最后一扇大门——复试。复试由各个学校组织,分数占比、具体形式各不相同,但有的高校复试分数占比高达50%,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同于初试长战线备考、多渠道收集信息的特点,复试准备时间紧促,考核范围宽泛,要求考生在有限时间内拿出具有说服力的表现。加之具有笔试、面试两种形式,对日常积累广度、理论结合实际、沟通表达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准备复试,考生要“知行合一”。
首先,以理工科为例,复试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有些学校还有对英语能力的考查。对于笔试,考生可把初试时专业课的知识点再温习一遍。较之初试。复试中的笔试一般更倾向于对基础概念的考查,题目一般少有繁杂的计算。如果有相应的专业课参考教材,可以时常翻阅,进行“地毯式”查漏补缺,根据自己所填报的专业方向,做到深度温习基本概念、宽域覆盖各个章节。
其次就是面试,这是复试环节中的重中之重。由于面试形式灵活多样、随机事件偶有发生,很难给出一个普适性的备考建议。考生不妨参照面试研究生的基本要求,对自身进行评测,查漏补缺。以某理工类大学对研究生面试的考核准则为例,要求拟录取的研究生“具有良好的学术基础,以及一定的科研潜质”。所谓“学术基础”,指的正是对专业内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考生在备考时除了温习基本概念,也可以思考一下所学理论知识怎样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产品背后蕴含这些科学问题及理念,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正是如此。面试老师希望看到考生联系实际,对所学专业有个人思考。而所谓“科研潜质”,在面试中考察的更多是考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英语能力等。首先要听清老师的问题并正确理解,如果觉得理解不到位,可以向老师提出疑惑,切忌不懂装懂、答非所问。其次,回答要注意逻辑的严密性及严谨性,可以用一些逻辑连接词串联自己的回答。同时,在表达上力求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切勿拖泥带水、反复论述。
最后,是一个老生常谈而又不可忽视的话题——心态。面试是一个面对面交流、主观性较强的考核方式,信心满满、积极向上的态度会给考官留下良好印象。初试分数较高的考生,需要摆正心态、从零开始。复试时大家均在同一起跑线。初试的优势难言保险,切莫因骄傲自满而痛失好局;而初试分数不太理想的考生也不宜妄自菲薄,能进入复试就是考官对你们实力的认可,全力以赴、不留遗憾是对曾经风雨无阻的自己最好的交代。另外,目前的面试一般都采用线上形式进行,考生在考前要按照要求测试网络平台,做好应急备案。
祝大家被心仪院校专业录取,所行皆所愿,所愿化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