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研究表明,20~30个月是婴儿掌握基本语法的关键期。两岁多宝宝的语言变得越来越丰富,到三岁时,宝宝已基本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具备一定的交流能力。如果宝宝不爱说话,父母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检查是否正常:
首先,观察宝宝是否有沟通意识
如果宝宝愿意和别人对视,并且能够通过表情、手势、肢体语言、动作等非语言线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家长就不用担心孩子的说话问题。
其次,宝宝是否有听力障碍
一种是生理方面的,家长可以在宝宝看不见的地方叫他,或者发出一些声音,留意宝宝是否反应灵敏。另一种是听觉辨别能力方面的,如果宝宝听力辨别方面发展不好,那么他在听别人的声音时,会将相似音同一化,而自己在表达时也会出现替代音的现象,比如在听 “牛奶”时说成“牛哪”,“电灯”说成“蛋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舌头”现象。
在确定宝宝的生理发育没有问题之后,父母要在科学引导宝宝说话方面多下功夫了。
第一,父母不要对宝宝的需求有求必应。要让他先说话,再答应他的要求。比如,宝宝指着香蕉“啊,啊”地叫着,此时父母要让他清楚地说出“我想吃香蕉”后,再把香蕉递给宝宝。有的父母把宝宝照顾得太过周到,宝宝不需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自然就不想多说话了。
第二,教宝宝说话时用正常的一般性词汇,尽量避免使用叠词等。比如“宝宝,吃饭饭吗”,父母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和宝宝说话,不利于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父母应尽量帮助宝宝扩充句子,鼓励宝宝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需求。
第三,耐心地指导宝宝学说话。两三岁的宝宝说话不流利,有时反应慢一些,父母不要急于代替宝宝表达,而应耐心等待宝宝组织自己的语言,更不要催促或责怪,以免让宝宝内心焦虑不安,严重者会出现口吃的现象。
最后要提醒家长的是,宝宝在语言发展上存在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女孩儿的语言发展要好于男孩儿,不同宝宝之间语言发展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家长不要用别的宝宝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宝宝,要相信每个宝宝的语言能力都会慢慢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