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作文,有些同学可能感觉头疼,不知道怎么把作文写好,接下来本篇文章跟大家谈谈写作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
作文一直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高分值试题,是很受师生重视的部分,因而作文的复习备考也是师生关注的焦点。部分考生投入许多时间、精力练习作文但收效不佳,可能长期停留在较低的分数层次难以提升。这种现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本文梳理高三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几个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方法,以期帮助考生突破作文瓶颈,提升写作成绩。
常见问题一:审题不准,概念不清,立意出现偏差
审题始终是考场作文的重中之重。看不懂题目要求去作文,只能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作文的评阅标准也一直把是否符合题意当作分数入类的首要条件。
审题的关键,首要是审准概念。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题干中的核心概念都是考生需要认真理解、深入把握的对象。请看下面一道题目:
有人说,多方听取不同意见,会让我们明辨是非、智慧通达,所谓“兼听则明”。也有人说,大数据时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向我们涌来,“兼听”更容易让人产生困惑,甚至迷失自我。
以上关于“兼听”的看法,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题目中“多方听取不同意见”就是“兼听”的意思;“会让我们明辨是非、智慧通达”,这句话指出“兼听”的正面作用;“也有人说,大数据时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向我们涌来,‘兼听’更容易让人产生困惑,甚至迷失自我”,这句话是说也有人认为“兼听”有负面作用。
这道题审题的难点在于对“兼听”概念的深入思考是否足够,认识是否清晰。兼听,强调的是信息来源不单一、不闭塞,主张兼听不等于认同兼信。听取多方意见,了解多个立场的态度,并不意味着对这些意见都要予以采信。部分考生在写作时未能对概念加以辨析,在行文中出现了“因为兼听容易让人产生困惑,所以我们要减少兼听”之类有问题的表述。而那些把握概念更精准的考生则将“兼听不等于兼信”作为一个论述层次展开,不仅能清晰地界定概念,还增加了文章的思辨色彩,突显论证的力度。可见,清晰、精准地把握题目中的核心概念,是确保文章立意不出现偏差的基本条件。
常见问题二:论据陈旧,论证缺失,论据无法佐证论点
论据问题也是考生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议论文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考生常用的是事实论据,也就是以具体的人和事来证明观点。然而,论据的老旧、千篇一律往往使得文章枯涩乏味,论述的力度也被削弱。
前些年,考生议论文就存在所谓“李苏陶”撑门面的现象,也就是考生在文章中用李白、苏轼、陶渊明的事迹作为论据,论据重合度很高。再加上有的考生论述能力有限,无法将尽人皆知的论据分析出更新颖的结论,使得文章内容趋同,这样的文章得分自然较低。
近几年来,北京高考作文写作中,考生的老旧论据扎堆情况得到很大改善。考生意识到再用自己写顺手的几个古人来谈论当代话题,已经行不通了。可是,有的考生又把作文中的古人改换成新时代的优秀人物,论据雷同的现象又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在“提升思维品质”这一条下有明确要求:“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反映在写作上,就要求文章摆脱千人一面的状态,要求考生带有个性与创新色彩思考与表达。因此,对论据的陈旧、重复、俗套问题,考生要重视并想办法解决。
要改变论据陈旧的现状,关键要加大阅读量,增加论据积累。阅读本身带有个性化特征。考生如果能将阅读内容转化为论据,就会使得论据具备个性色彩。此外,阅读可以开拓视野,增广见闻,深化认知。博闻广识者所采用的论据自然也会丰富且新颖。
除此之外,提升论证能力也是当务之急。有些考生在举出论据后并不对论据和论点的相关性进行论述,而是以“贴标签”的方式直接得出结论。还有的考生所选用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使有论述分析,也是勉强和论点建立关系,整个论证部分比较牵强,难以成立。无论是论证缺失,还是论证失当,都会影响议论文质量,自然也会影响作文成绩。
常见问题三:结构模式化,难以体现思考的深度
议论文有常见的结构方式。考生在写作中常采用“并列式”“层进式”等结构形式。但无论用什么结构,考生写作文都要注意避免模式化,切不要以模式替代思考。例如,从个人、集体、国家的层面来分别展开论述,是一种当下考生采用较多的论述思路。有的考生看过几篇高分作文之后很快就能仿照这种结构写文章。但是,并不是只要有这三个层次的作文就能得高分,缺少从各个角度切入的具体而深入的论述,一篇议论文不可能精彩。换句话说,只有结构的“模子”而无思想的内核,文章就会只有空壳而无生气。
如下面的作文题: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能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以“一个‘真’字见精神”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在写这篇文章时,有考生从做人、做事的角度展开论述。但文章只是反复强调做人、做事都要“真”,“真”字很重要,至于为什么重要,如何见出精神,见出怎样的精神,却鲜有论及。这样的文章实则并没有完成题目“一个‘真’字见精神”的论述要求。那么,怎样写才能体现真正的思考,使文章呈现出“思想的痕迹”呢?来看下面的文段:
做人亦贵在求真。其因在于“真”中蕴藏着真君子的品格。对待朋友真诚为忠,对待父母真诚为别乎犬马之孝,以真诚待人,推己及人为恕……儒家传统所强调的君子的各种修养无不因“真”而绚烂多彩。反之,以假情待友者为伪,以虚伪媚上者为谄,以不真心敬侍父母者为养而非孝……一切待人之道皆因失真而黯淡了精神。因而“真”是为人处世诸多品格的底色,失了“真”的精神就如失了水的植物般干瘪枯萎。
更何况,人处于世间的意义,不正是以“真实”的姿态来活自己的一生吗?一个人的一生相对于浩瀚的时空如同蜉蝣粟粒,虚掩自我、遮蔽本心,舍弃“真”的精神,终不过是“及到多时眼闭了”。因而,陶渊明纵使称赞孔子“弥缝使其淳”,自己仍听从本心选择归隐田园,正是他做人求真的完美注解。
做事求真,求成功中的精神;做人求真,求己身之价值所在。一个“真”字,我见人世间万众闪光的精神熠熠生辉。
这三段论述让我们看到为什么要在做人做事中秉持“真”的原则。作者对“真”的价值有深入思考和探讨,论述了“真”字所蕴藏的精神内涵,突显出“真”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其行文走笔亦如所论主题,见出了作者心灵中“真”字的精神。
以上所列出的议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并不能涵盖当下考生写作议论文的所有“病症”。但如果考生能针对上述三种常见问题积极予以改进,认真阅读、真诚思考、用心写作,所写议论文必将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升,思维与表达能力也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