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初,河北张家口崇礼的云顶大酒店会议室内,一场研训营进行得如火如荼,来自北京大学的资深教授、缙云县教育局的副局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主任、网红学校范家小学的校长、青椒计划的课程导师等教育界专家学者,为来自山西临县的40位乡村教师和校长授课,送上这场针对乡村教育的饕餮盛宴。
暑期研训营是由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联合中澳煤层气能源有限公司发起的“储能未来”乡村教育创新公益项目内容之一。研训营分两个工作坊组成,同期同地举行,专门针对关键的变革推动者,县教育局领导、教研员、学校校长等开展的局长校长工作坊,以及针对在项目中发现的骨干优秀教师的种子教师工作坊。
乡村校长的探究之旅,让差异变优势
局长校长工作坊的课程整体理念,是以导师制工作坊的形式导入,PBL项目式设计,串联课程板块,让校长们自己提出问题,以儿童为中心,当地实际乡情为基础,探究式找到解决方案,其中贯穿导师工作坊丰富的内容案例和互动体验。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康健教授通过远程连线的方式为乡村校长们上了第一堂课,在他的《乡村教育的未来发展之路》中,首先抛出“我们怎么样把乡村学校办好,这是现在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的问题,之后以“三方合作”、“三个阶段”、“三项改革”的村小办学经历,慢慢引导学员们进行分享,并从中寻找答案。
康健教授以自己曾经担任创校校长的“美丽小学”为例,提出“从支教开始,教师示范;学校示范,创办创新型村小;连片推广,共同发展”的改革模式,也给出“政府牵头、社会资源结合专业组织”合作形式的建议,最后他指出,要想改变教育,必须“走向边缘、沉到草根”。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康健教授远程连线)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农村中心主任赵宏智老师分享了《乡村教育的回顾与展望》,首先从宏观层面上概述了中国的东部和西部的许多地区,乡镇的中心学校的发展趋势,开始小型化。再深入刨析什么是农村教育的质量,平衡“知识教学”与“人的社会化”这两种教育功能。赵宏智老师指出,“给予学生文明、健康、有尊严的校园生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最后解读农村学校功能的变化:“养育+教育”。养育即生活,教育即青少年的成长。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农村中心主任 赵宏智)
“要办一所什么样的乡村学校?乡村学校办学的必要性在哪里?”这是课前导师冯雪晴向学员留下的提问,带着这个问题,四川广元的范家小学校长张平原通过网络远程连线,分享了属于自己的有温度的乡村实践心得。
范家小学,是一所位于广元大山的农村小学,师生人数不足百人,90%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但却被称为“中国教育理念最先进的学校”,张平原校长全面分析了范家小学作为小而美乡村学校的成功案例,他提到,初期设立办学理念有四个关键:尊重、创新、专注和本土,其中将办学理念深入到班级管理中,前提是尊重,尊重是一种重视对方的言行和心态。当讲到“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探索策略”时,张平原校长分享了自己的方法,坚持“好玩”的课堂教学理念,要保护儿童学习的原动力。
(四川广元范家小学张平原校长远程连线)
吴丽明,现任浙江省缙云县教育局副局长,有着21年重点普高,12年教育局副局长的经验,也是一位从现实主导的教育者到理想主义的行动者,吴丽明副局长受邀来到了本次研训营,为学员们带来《从乡村孩子的真实情况出发》的主题分享。
他从个人经历出发,讲述了创办一所乡村学校到带动缙云县的乡村小学发展,经历的3个阶段:自主摸索阶段,看到在乡村当地做创新教育的可能;特色驱动阶段,开始为每个学校开发特色教学模式;抱团发展阶段,创建缙云小微学校联盟为代表,多学校联合创建乡村学校平台,创建摸索出乡村学校的特色办学的异同之处。
当问到,如何建立一所没有围墙的乡村学校?吴丽明副局长说,“村庄即学校,所有能让学习发生的事物都是课程,所有的有德有仁之士都是教师”。
(浙江省缙云县教育局副局长吴丽明)
最后一天的培训,高级培训师卞淑美老师带领乡村校长们完成了一趟“成长之旅”,从“走路冥想,校长一对一提问回答”到“双人舞:引领和跟随”,最后“O卡测试,直面内心的潜意识指引,自我内心认知”。乡村校长们通过放飞自我、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小游戏,一步步地在各自的分享中,找寻到解决当下面临的困境的方法。对于学员们来说,这是一次大胆的、创新的互动,也是前所未有的体验。
(高级培训师卞淑美)
从康健教授的《乡村教育的未来发展之路》,到卞淑美老师的成长工作坊,乡村校长们向外收获的是对乡村未来教育的一种具体想象和众多经过实践成功的村小优秀案例经验,向内明晰的是对切身实际问题的深度思考和着手改变的动力与勇气。这一场教育盛宴,这一趟探究旅行,让学员们意识到,城乡教育的差异,或许也可以是乡村教育的优势。
让乡村教师的课堂,变极简,变更酷
种子教师工作坊,以现代极简教育技术为抓手,进行了技术与学科融合实操演练,在学习2022年新课标新内容的同时,还有效提高教师信息效能和班级管理能力,三天的培训,20位乡村教师们分别进行了“强师”、“优课”和“育人”的主题学习。
在“强师”的培训中,青椒计划课程导师、王子移动微课创始人何其钢老师,做了《新课标背景下的极简教育技术创新应用之道》的主题讲座,带领学员们学习现代极简教育技术基本理念和实操,进行了项目化学习:极简移动微课制作。初次接触“极简技术”概念的学员们,培训时积极参与实操,在何其钢老师的亲手指导下,完成了一个个实用、有趣又简单快速的微课视频。
(青椒计划课程导师、王子移动微课创始人何其钢)
在接下来的“优课”环节中,何其钢老师与工作室团队成员杨刚老师,一起分享了跨学科教学设计的内容,开展了项目化学习:做教练型教师,让课堂变更酷。学习包括“课堂有点酷”、“UMU互动平台”、“极简技术工具”、“芦笋录屏”等在内等极简技术,并了解2022版新课标的“跨学科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员学习运用新课程理念和研讨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操作能力,进而提高课堂的效能。
(王子微课工作室核心成员、技术首席培训师杨刚)
(极简技术之Snap Camera)
“育人”主题的学习中,王子微课工作室的正高级教师朱洪颷老师做了题为《新时代班主任工作的有效传承与创新》专题讲座,传授了如何成为受欢迎的老师,并将极简技术与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和班主任工作融合,传授极简有效的育人策略与方法,完成项目化学习:极简技术支持下的班级管理及家校共育。
(湖南省国培、省培专家朱洪飚)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的教学能力提升,不仅是对一个老师专业能力测评的体现,更是让学生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途径。有学员反馈,“这些内容为我打开了新的知识大门,让我感受到创新的力量和价值”,也有学员说,“这次培训,让我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方便”。
乡村教师的课堂,也可以变得极简,也可以变得很酷,极简技术的培训为学员们带去的不只是技术而已,更是一种对乡村课堂的信心,对展望乡村教育的未来可能性一次巨大的鼓舞。
教育的盛宴,是对未来的储能
友成· 中澳“储能未来”乡村教育创新项目,自2020年末在山西吕梁市兴县和临县启动,相继引入了 “青椒计划”特岗教师全年线上培训资源和“益教室”乡村教师美育线上培训资源,受益人次达一千多,而本次暑期研训营的线下蓄力开启,更是邀请了诸多国内资深教育专家和学者来到培训现场,与学员面对面分享交流,是一场针对乡村教育的极具含金量的饕餮盛宴。
在培训师资上,既有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资深教授,也有深耕村小一线的乡村校长,更有理想行动者的教育局副局长等;在培训内容上,既有对未来乡村教育的畅想,也有对过去教育发展的回望,更有真实优秀案例的全面剖析等;而在培训形式上,既有莅临线下的讲座分享,又有网络连线的案例交流,更有别开生面的互动实操等。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苗青在采访中提到,“友成基金会一直致力于利用集合影响力的模式来推动项目发展,尤其是中澳集团支持,让研训营能够邀请到这么多的专家学者,一起为乡村教育助力,为受益的乡村校长和老师带来一次难忘的研学之旅,而储能未来,就是一次为未来的储能。”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苗青)
在暑期研训营这三天的培训之外,学员们不仅仅在会议室里学习到知识,更是在最后一天的研学中,走进这座冬奥圣地崇礼,参观了冬奥场馆“雪如意”,仿佛感受到了几个月前这里曾经激烈、火爆的冬奥气氛,也感受到了中国奥运健儿在这里的奋斗与荣光。
对于40位乡村校长与老师来说,这一顿教育研训饱餐之后,更多的是积蓄起对乡村教育未来的信心与力量,乡村教育的改变需要很久,但是开始改变只需要在现在,储能未来,豪气冲天!(廖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