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李白写道:“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中华民族的远行始于更久远的古老时代。历史上无数流芳千古的故事,都布满了远行者的身影。是的,只有远行,方有故事。
何为远行?首先,行字当头。古往今来,空立宏图远志易,付诸实践难。陆游诫子时曾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将缥缈的理想化为切实可见的行动与努力,是远行的先决条件。其次,便是远。此远,可指空间上的远——麦哲伦的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八万里的路程实可谓远;也可指时间上的远——屠呦呦团队自上个世纪便着手研究青蒿素,至2015年终获诺贝尔奖,几十年的坚持实可谓远。但这远,更指心灵与精神上的远——即使路途漫长,前路不见曙光,仍坚定不移,甚至付诸一生,穷尽一世,只为行至心中的远方。
历史上的远行者为我们留下了诸多佳话与故事。然而,若论及为何远行者才能有故事,则必须明晰:故事并非既定为成功的事迹,更多是广纳一切动人心魄的慷慨之歌,而不论结局成败与否。故事让人们千年传颂的,是精神,是情怀,是中华民族的品质。故远行者方能以其坚韧不拔、不惧黑暗的特质,使他们的事迹成为人们永远传颂的故事。三国时期,在刘备不具天时地利且兵败人稀的恶劣条件下,诸葛亮仍由南阳远行至蜀地,历时多年七度北伐,也使他忠国忠君的高尚品质与理想主义的光辉流传后世。诚然,他六出祁山、远行北伐的结果是失败的,但这位在时空与精神上的远行者,在华夏大地上留下了令人铭刻在心的故事。这是因为远行者的精神品质值得赞颂,更是因为无论何时何地,一个国家与民族均需要远行者的存在。
当深重的民族危机再度降临在神州大地时,已万分危急的民族再次被一群远行者所拯救——中国共产党。两万五千里长征,耗时一年有余,已命悬一线的中华民族,正是因为远行者不畏路远、不惧黑暗的坚定信念,才得以生还,并走向民族复兴。时值乱世,无人知晓未来将如何。而这正是远行者存在的意义——他们前行,将希望的火炬亲手点燃;他们向远,即使前方曙光微弱,也要带着身后众人向未知的远方行进。他们书写了精彩的故事,因为他们的精神深深地铭刻在每一个历史时刻。这精神流传于后世,绵绵不绝,激励着听到故事的我们也成为远行者。
于是,远行者的光不断绝。